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工业化数字化工程建设企业十四五规划展望新结

来源:新型工业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30 04: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仍存在工业化程度低、技术落后、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等不足。同时,新冠疫情对行业发展和社会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仍存在工业化程度低、技术落后、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等不足。同时,新冠疫情对行业发展和社会治理产生了巨大影响,粗放的传统建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行业核心业务的需求,建筑行业亟须转变发展方式,以“工业化+数字化”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一、从新结构经济学看建筑业发展

新结构经济学是林毅夫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并倡导的研究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的理论,主张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以一个经济体在每一个时点给定、随着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为切入点,来研究决定此经济体生产力水平的产业和技术以及交易费用的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等经济结构及其变迁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其主张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应从其自身要素禀赋结构出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激发企业的“自生能力”,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王海山博士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冬令营上作报告

新结构经济学的哲学思想源于中国传统的阳明心学,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独特经济发展模式的系统总结,对于中国企业战略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对企业来说,就是根据企业自己的生产要素资源禀赋,包括传统的“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以及最近被中共中央国务院确定为第五大生产要素的“数据”来选择产业和战略。

依据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可将中国改革开放划分为3个阶段:轻工业革命阶段(1978~1995年)、重工业革命阶段(重工业革命的初中级阶段、1996~2010年)、装配制造业革命阶段(重工业革命的高级阶段、2011~2030年)。在轻工业革命阶段,经济体要素禀赋是劳动力多而资本少,技术落后,适合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在这一阶段,中国建筑业在国家发展规划中被列为支柱性产业,建筑业改革大纲发布实施,企业承包经营制全面推开。体制机制的改革使建筑业突破传统体制的桎梏,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迅猛。这一发展阶段的重大影响事件有:鲁布革冲击、项目法施工、两层分离、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企业资质管理、鲁班奖设立、“小平南巡”“分税制”等。

由于第一阶段比较优势的产业快速发展,资本快速积累,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加快,改革开放进入重工业革命阶段(1996~2010年)。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正式开始实施,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等一批法律法规和规范陆续发布,建筑市场管理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发展轨道。同时我国公路、铁路、机场、港口、房地产等领域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2001~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以20%左右的增长率不断攀升。这一时期,中国建筑、中铁工、中铁建、中交集团等建筑央企陆续上市,企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一批江浙民企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如中南建设、南通三建、南通四建、龙信建设、金螳螂装饰、浙江中天、浙江广厦、亚厦股份等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发展迅猛。

随着重工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进入装配制造业革命阶段(2011~2030年)。同时“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中国人口红利消失,人力资源成本逐步提高。随着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位于建筑业产业微笑曲线最低点的传统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建筑企业转型是必然之路。中国粗放的传统建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行业核心业务的需求,建筑行业亟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日本和韩国建筑业的衰落,劳动力缺失是最重要的原因。

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来看,在劳动力多、资本稀缺的时候,发展的产业应该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技术应该是多用劳动力替代资本的技术。但是如果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资本变得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短缺,这个时候比较优势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所用的技术就必须用机器来替代人。因此对于建筑业,建筑工业化作为转型方向之一,将成为行业实现“蝶变”的重大机遇。

刘易斯拐点示意图

二、工程建设行业企业产业分类和发展阶段简述

新结构经济学中,根据一个经济体中现有产业和世界产业及技术前沿的差距,可以将一个经济体中的产业分成五大类(见下表)。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qikandaodu/2021/0330/840.html

上一篇:穿插提效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与管理
下一篇: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技术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