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试论新时代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比较优势

来源:新型工业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9 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我国的政党制度,使这一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发展我国的政党制度,使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在新时代仍能彰显价值,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助力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种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①这一论述鲜明地指出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为我国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这一政党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一方面,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在民主革命的28年里,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虽然具有中国特色,但依然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当代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米歇尔·罗伊在法刊《当代马克思》发表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一文。文章回顾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革命党的理论,其中就提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文章提到:总而言之,马克思的革命党不是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最高救世主”继承者;它是为解放而斗争的被统治阶级的先锋队,也是唤醒人民群众并支持其斗争行动的工具。②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阶级属性,因此具有极强的革命性和先进性,这是每个无产阶级政党都必须秉承的理念。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也是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的。其首要的政治前提就是中国共产党对其他民主党派实行政治领导,坚持党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领导权,同时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建立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因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一直以来都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指导思想。

另一方面,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继承又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例如,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广泛的代表性。此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近代历史中走出来的政党制度,其中不仅有中国共产党,还有八大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与八大民主党派一起建立起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③这一论述表明,我国的政党制度已经深深刻上了中国烙印,并且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优势日益凸显,在新时代仍然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比于西方一些国家形成并稳定运转数百年的政党制度,中国政党制度无疑是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近代意义上的政党制度始于英国,从托利党、辉格党1679年创立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形成也有一二百年的历史。而中国的政党制度自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以来至今也不过近70年的历史,确实显得年轻一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以中华民族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强大后盾的,因此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同时,中国的政党制度也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就这一点来说,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有足够理由自信。

中华民族向来主张“以和为贵”。“和”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鲜明的旗帜,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思想中的“和”文化。儒家“和”文化包罗万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主张天下为公、和而不同、兼容并蓄以及国家统一、协和万邦等思想。这些思想被完美地融入到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中,使得中国共产党携手各民主党派,一同走过了艰难困苦,在新时代下依然熠熠生辉。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qikandaodu/2021/0629/1041.html

上一篇:浅析新型政党制度的中国特色四个特有
下一篇:试论新型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