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准则与推进策略

来源:新型工业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11: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1980年我国开始建立职业大学开始,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40 个年头,当前也逐渐跨过了规模扩张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了寻求发展质量和发展内涵的新的历史阶段。国务院《国家职业

自1980年我国开始建立职业大学开始,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走过了40 个年头,当前也逐渐跨过了规模扩张的发展阶段,进入到了寻求发展质量和发展内涵的新的历史阶段。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1]。2019年国家又启动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56 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建设院校,141 所高职院校入选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院校,努力打造一批支撑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重点产业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并明确提出“双高计划”以五年为一轮,采取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法则,不断促进高职院校的内部竞争和注重内涵建设。 这充分表明,我国高职教育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和历史起点,以质量求生存、以内涵保发展将逐渐成为常态,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每一个高职院校办学的必有之义,也成为了当前国家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

一、我国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必然

(一)我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催生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同步推进的, 高职教育从最初设立到规模扩张,从示范引领到高质量发展,都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同历史阶段对其提出的要求,是由于现代化发展中对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所产生的规模化、结构性要求而带来的高职教育的内外部变革。从历史发展轨迹看,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现代化经历了“追求温饱→初步小康→全面小康→现代化强国”的发展历程和基本设定,与之对应的,我国高职教育也经历了“初步设立→扩大规模→示范骨干→追求高质量”的总体发展轨道。 而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变化,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使得我国经济速度逐渐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 经济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中的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动能不断涌现,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已经从传统的要素规模驱动转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上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要求高职教育要顺应这一现代化趋势,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培养新时代进程中懂技术、精技能、能创新、德技兼修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在人才供给上匹配现代化的新需求。

(二)人力资源结构持续优化要求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其涵盖生产要素、生产力、全要素效率等各个层面的高质量,是我国在跨越“高速度增长”“大规模生产”等粗放式发展阶段后追求更高效率、更高资源利用率、更高水平经济发展的新定义,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是其中的关键要素。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大国、消费大国,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还捉襟见肘,在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的过程中,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劳动生产率水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相当于美国的7.4%。我国的高级技工缺口很大,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50%,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6%左右[2]。 而且从真实的技术技能人才供需比上看,矛盾仍然十分尖锐,2017年底,全国技能劳动者1.65 亿,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高技能人才4791 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比例为29%,2020年我国将有2200 万技能人才缺口, 高级技能人才更是紧缺[3]。这表明,我国的技术技能人才将迎来一轮大规模的升级需求和持续优化的态势,存量技术技能人才要不断进行职业技能提升和培训,以适应变化的产业形态,增量技术技能人才从起点上就要瞄准最新技术标准与岗位标准,以不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而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要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在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提供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职业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提升需求。

(三)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推进引导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自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概念至今,新型工业化一直是我国重点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选择,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工业化蓝皮书:中国工业化进程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工业化,2030年前后全面实现工业化,而当前,我国已经拥有41 个工业大类、207 个工业中类、666 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4]。 而在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洪流之中,信息化、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的科技与制造业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装备“智造”、产品“智造”、生产流程“智造”将逐渐成为常态,尤其是在我国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工业”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 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不断加速,这对支撑这一变革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于高职教育办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产教融合等都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 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研究产业形成变革的趋势和潮流,更深入地了解产业变化对岗位、技术标准等所带来的新需求,更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强化基本技能和创造性智力技能的融合教育,按照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标准,大力提高应用性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保持高水准的培养质量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qikandaodu/2021/0708/1053.html

上一篇:河南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关系测度
下一篇:商业保险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