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与思考

来源:新型工业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9 06: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型政党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相区别的重要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政党制度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与西方国家的多党制相区别的重要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明确提出 “新型政党制度”概念的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4日,他在看望前来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1]

一、新型政党制度建立的缘起

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从理论构想到实践的过程,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一)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构想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构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马克思曾对政党合作有过相应的论述,“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党派之间的团结和协调”[2],强调了当时社会条件下与各党派团体合作开展革命的必要性。列宁则认为,要实现党领导下的民主和团结,就必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特别是共产党与非党的联盟,因为 “共产党员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过是人民大海中一粟而已”[3]。无产阶级专政的实现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时团结党外团体,引导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些思想最先在苏俄得到落实,也是列宁提出同民主党派合作思想的由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一个 “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4]。基于这样一种特殊的国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施了联合民主党派的决定。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提出了纪念 “五一”劳动节的口号,关于民主建设中专门提出召开民主协商会议,成立新的联合政府的主张[5]。这些主张一经提出和公布就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民主党派人士的积极响应,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理论基础。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提出要继续保留民主党派,并指出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6]。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政党的理论作出了相应的探索,并提出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符的政党建设理论,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新型政党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国共产党对于新型政党制度的建设具有历史必然性。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就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建立一个富强、民主的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仁人志士的梦想,政党制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而现实情况下,无论是资本主义维新派所掀起的君主立宪制,还是革命派所竭力倡导的共和制,都没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甚至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实际,因为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下的政党制依然是两党制和多党制的演变,无法适应复杂的中国国情。

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就积极同各民主党派人士进行合作,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政权,例如 “三三制”①在革命根据地的推行,是中国共产党同不同阶层代表开展合作的重要尝试。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纪念 “五一”劳动节的口号,决定同民主党派共同建立新的联合政府的主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拥护。1949年9月2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确立,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探索和尝试的起点。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苏联经验和我国多党合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与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主张。这也标志着新型政党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确立,不仅是对苏联一党制的突破,更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推进。从此,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民主形式正式确立下来,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新中国决策的协商、监督和执行的各环节都有相应的体现。这也是与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具有明显区别的政党制度。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qikandaodu/2021/0629/1044.html

上一篇:基于云计算平台的新型电子取证研究
下一篇:广州市越秀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