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我国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现状与展望(2)

来源:新型工业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4 12:3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3 我国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3.1 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运行中的问题 根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对2016年全国健康教育机构上报统计数据的分析[4],全国共有省

3 我国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3.1 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运行中的问题

根据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对2016年全国健康教育机构上报统计数据的分析[4],全国共有省、市、县健康教育机构2,918个,其中省级机构32个,地市级机构338个,区县级机构2,548个。2016年,全国共有健康教育机构人员编制数 11,150个,实际在编人员为10,489人;其中,在编业务人员8,361人,占全部在编人数的 79.71%。实际在编人员与服务人群比例为0.76/105。省、市、区县三级人员比例分别占8.17%、20.81%和71.02%。

一方面,并非所有地方都设置了健康教育机构,健康教育专业队伍能力有待提高,可能会影响其职能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与《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要求相比,当前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在信息管理和发布方面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此外,我国居民健康教育需求与日俱增且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并且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参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媒体、社会机构和个人越来越多,健康教育技术和手段也不断丰富。当前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在创新健康教育方法与技术、制定区域健康教育计划时兼顾群体需求与和个体化需求方面也有待完善。

3.2 基层健康教育网络运行中的问题

少年强则中国强,从小培养健康意识、形成健康行为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健康,也将使其受益终身。但我国目前没有明确要求学校全面开设健康教育课,对师资、教材、考核等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要求,存在健康教育内容不系统、不完整、覆盖学生不全面的问题;同时,中小学现有的教师队伍结构也不足以全面为学生开设健康教育课。

劳动力人口在全人口中占比较大,且是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也关系到其家庭和整个社会。目前,劳动力人口大多就业于不同类型的工作场所,其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广泛存在。目前工作场所健康教育大多仍停留在职业病预防和安全教育,全面关注劳动力人口健康需求的有组织、有系统的工作场所健康教育仅在一些地区、少量企事业单位开展试点,尚未全面推开;企事业单位健康教育也缺乏政策指导和激励,直接导致企事业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专业机构也难以发挥业务指导的作用。

尽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服务对象为辖区内的常住居民,但实际执行中以社区中老年为主,更多地关注疾病患者;且由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不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仍然有限,实际覆盖的老年人、各类疾病患者覆盖率不高。此外,医院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还比较单调,医务人员还没有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日常诊疗工作,且激励机制不健全,现有绩效考核机制无法体现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劳动价值,使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都缺乏动力。

3.3 媒体及社会机构带来的挑战

近年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大众传媒以及门户网站大多已经开展了大量卫生科普、健康相关新闻报导以及健康服务信息提供。同时,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民营医院、医药企业、保险公司、体检机构、新媒体机构和个人,也在通过手机应用软件、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大量发布健康信息。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8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8%[5],移动互联网、新媒体已经成为居民获得健康相关信息的重要来源。部分主体受利益驱动,传播的健康知识缺乏科学性,不准确甚至是错误、虚假信息时有所见,而政府部门目前也还没有对此进行有效的监管。

4 展望

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体系的能力,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基础,也是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必要保障。为此,需要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健康教育需求和健康教育资源,进而对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职能进行再定位,实现以县为单位,健康教育专业机构100%覆盖,并不断加强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能力建设,在健康教育实践、建设健康中国中更有效地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同时,明确基层健康教育网络的职能,并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学校、工作场所、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更好地履行基层健康教育网络和健康教育主力军的职责,实现各类场所对本场所人群的健康教育全覆盖,充分发挥健康教育体系的有效性。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健康教育形式已经与人们群众的需求发生了偏差。适应大众碎片化学习的习惯,充分运用APP、微信等手段开展的健康教育,逐步取代传统的小折页、小册子等小型纸质媒介,并逐渐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未来5G、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也必将为健康教育形式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qikandaodu/2021/0114/695.html

上一篇:工业化时期的精神归宿探寻——《我的安东妮亚
下一篇:从健康促进县(区)建设谈“将健康融入所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