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全世界都在抢人这是咋了?

来源:新型工业化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30 04: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大量人才来改变落后的局面;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补充大量高层次人才,来完成工业化、现代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发达国家因经济规

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大量人才来改变落后的局面;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补充大量高层次人才,来完成工业化、现代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发达国家因经济规模庞大,为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也需要补充大量的人才。

人才争夺是当今世界一场从未停止过的不见硝烟的战争。

按照联合国的统计,2010年,全世界约有2.13亿人在出生国以外的国家工作和生活,这占到了世界总人口的3%以上。其中大约有9000多万是技术移民,而且主要流向了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

各国求贤若渴

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高端人才资源的短缺,特别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国际金融、商贸、企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型人才严重供不应求。世界各国普遍把高层次人才作为人才争夺的战略重点,但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层次人才短缺仍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

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大量人才来改变落后的局面;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补充大量高层次人才,来完成工业化、现代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发达国家因经济规模庞大,为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也需要补充大量的人才。这都导致世界范围内高端人才总量不足、人才争夺趋于白热化。

移民制度已经成为人才竞争的一个主要的方式。美国为吸引外国优秀人才,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不论国籍、资历和年龄,只要具有美国需要的一技之长都可优先入籍。还有如《加强21世纪美国竞争力法》,其核心就是要吸纳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人才,计划每年从国外吸引19.5万名技术人员。俄罗斯也以立法的方式,进一步完善科技领域人才政策,提高科技人员物质待遇和社会保障,防止青年科技人才和高尖端技术人才流失。

招收外国留学生也成为人才竞争的一部分。中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不光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都是它们的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中国进入了一个人才大流动、大循环的时代。

人才竞争加剧导致国际人才竞争战略兴起。美国有“面向21世纪的人才竞争力计划”、日本的“创新25战略”、加拿大的“首席科学家计划”、德国的“青年教授”制度、韩国的“21世纪智慧韩国工程”等。

下图:2016年5月18日,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抵达印度展开首次访问,消息人士透露,苹果公司将宣布计划扩大其在印度的软件开发中心,并推出一个面向当地初创企业的加速器计划。

新兴国家加入人才战

发达国家及部分实力比较强的发展中国家,近些年为了吸引人才回流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相继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人才计划和科技计划以吸引急需的人才,主要内容是提升人才待遇,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如对人才减、免、退、补税提供特殊待遇等,最明显的如中国的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直接给高层次人才一定的资金及物质支持。也有一些间接补贴的,如马来西亚政府规定,对自愿回国投资创业的留学生,免除两年所得税及所有固定资产税,泰国的人才回流计划规定具有博士及以上学位,且具有国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留学生,如愿意回国服务,政府将适当补给其在国外的学习生活费用,平均每人能得到350万铢泰币(约7.8万美元)等。

新西兰高等教育兼科技部部长彼得·豪德森曾说道:“我们不再单纯把移民当作补充人口的方法,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吸引人才的手段,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需条件。”现如今许多国家纷纷将移民政策作为吸引顶尖人才的最基本手段。美国的职业移民法规定,杰出人才、优秀人才、高技能人才、投资移民为优先对象,其家属也是亲属移民的优先对象,让移民制度为国际人才竞争服务。美国的移民人数已经达到了5000多万,而美国的人口也就3.2亿,差不多15%的人口都不是在美国出生的。美国从2005年开始,每年发放的绿卡超过100万张。

不光美国,澳大利亚也是一个移民构成的国家,澳大利亚人口里面有27%是移民。

上图:2017年10月11日,韩国首尔,第四次工业革命委员会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会议。文在寅在会上表示,将在韩国构建创新创业一体化的新型经济生态系统。

进入本世纪后,欧洲传统发达国家也进行改革以应对竞争。2000年8月,德国正式实施“绿卡工程”,主要吸引外国尤其是印度、东欧等国家的高级信息技术人才;2007年8月法国实施《优秀人才居留证》制度,2008年10月英国正式实施“记点积分制”移民制度,2008年11月,欧洲议会通过了“蓝卡计划”,以吸引那些非欧盟的高素质人才,欧盟希望“蓝卡计划”在未来20年内能吸引至少2000万技术人才。

文章来源:《新型工业化》 网址: http://www.xxgyhzz.cn/qikandaodu/2020/1030/615.html

上一篇:大创新时代的工业化思考 ——面向21 世纪的“
下一篇:文化与心理学